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运营:大连集群智慧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水产云—物联网智慧养殖云平台
传感器技术网—水产养殖传感器精选
小鱼壮壮水产养殖服务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营养饲料 正文
集群智慧云企服

水产饲料的致病因素与鱼病的关系

来源: 编辑: 时间:2022-10-15
水产饲料的致病因素与鱼病的关系
专利申请首选集群智慧云企服,全网冰点价,代写全部资料,零操心拿专利证书。微信:543646

饲料,是养殖动物的根本,饲料好与不好牵涉到养殖的效益,平常人们集中关注的是饲料的营养配方是否合理,与饵料系数挂钩来判定饲料效益,很少注意到饲料与养殖动物的疾病发生有一定的影响甚至是主要影响因素。


2019年早春暴发的"鱼瘟"就有人指出:可能就在于2018年全面普及膨化浮性料有关,因为此前膨化浮性料并未普及投喂。当然,此说源于2018年"非洲猪瘟"大多数来自于饲料或泔水中带有猪瘟病毒的联想而起,目前还没有任何依据支撑,只是一个在寻找"鱼瘟"顽固难治的缘由而已。


据称,由于目前有些饲料产品中存在着细菌含量严重超标或者霉变导致饲料变质的现象,鱼类摄食这类饲料后,容易造成鱼儿病害的发生。另外,蛋白含量过高、过低或者营养元素缺乏,都会造成鱼类不适的疾病发生。现实中,只不过因饲料因素而致病的现象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营养不良引起的鱼病也容易为人们所疏忽

本文就因饲料原因引起鱼病作一个叙述,从营养学角度进行分析,以图抛砖引玉,多一个我们在遇到鱼病时的分析缘由。


一、饲料的有毒有害成分

饲料在生产加工、贮存、运输等环节中,容易被微生物如细菌、霉菌侵染定植、繁殖生长的过程称为饲料生物污染。由于饲料微生物污染导致的污染危害结果,产生的有毒有害成分也不相同。


(变质饲料)

饲料污染一般可分为三种情况:

1.饲料被大量腐生菌污染。


饲料被大量腐生菌污染,菌相复杂,细菌总数含量高,饲料营养品质下降,各种营养物质降解、分解、水解产生出许多有毒有害物质,使饲料变质对鱼产生毒性作用。

高蛋白质动物性饲料:这类饲料大部分的蛋白质可在细菌的作用下分解产生出有害的盐基氮类化合物,如:胺、羟胺、氢等,散发出呛人的氨类臭味。

面粉、玉米面、谷类等富含碳水化合物较高的饲料:碳水化合物饲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水解生成羟基OH、醇、醛、CO_2等物质,特别是谷类饲料在天热、气温高时极易发焐出现这种水解反应,散发出馊味。

油类饲料:如含油类较高的未脱脂的鱼粉、饼类饲料、花生

饼、芝麻饼等,可以发生酸败反应,产生“哈味”的气味,并有酮、醛物质产生,对鱼有很强毒性。

2.饲料被病原菌污染成为病原的携带和传播者。


如饲料被陆生动物病原菌、沙门氏菌污染,也可导致鱼类发病。

3.微生物细菌、霉菌污染产生的大量毒素产物。


微生物细菌、霉菌污染产生的大量毒素产物,如霉菌-黄曲霉污染饲料后,可产生黄曲霉毒素B1、B2,对鱼产生毒性作用。

鱼摄食的多种原料组成的人工配合饲料,饲料污染后发生的上述三种类型的变化结果往往是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复杂的综合过程,所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也是多样的、复合的、相互发挥作用的,而不是单一的类型。


二、鱼摄食不良饲料后所表现的症状

鱼摄食不良饲料后所表现的症状也是一个十分错综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与鱼体本身的营养、体质状况、水质环境的优劣均有一定的相关性。

根据鱼类这类发病症状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急性型(暴发性)和慢性型。

1.急性型(暴发型)


鱼类摄食不良饲料后,多则3天~5天,少则1天~2天即发病,严重致病的鱼会死亡,死鱼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不影响摄食,大部分鱼能正常吃食。这种处于急性发病的鱼,其发病症状类似于出血性败血病的发病症状

病鱼症状表现为:周身出血,体表两侧、腹部有大面积的连片出血斑。胸部、胸鳍、鳃盖边缘、颌部严重出血,呈鲜红色,病鱼肛门发红。解剖检查,病鱼患严重的肠炎,肝胰脏肿大,胆囊十分膨大,充满浓绿色胆汁,有淤胆症状。

2.慢性型


鱼摄食了一定量的不良饲料后,多则一个月或40天,少则10天~20天,鱼缓慢的表现出症状,开始时症状轻微,以后症状逐渐加重。

病鱼症状表现为:发病开始时,食欲不振、不抢食、摄食度微弱,且体色发黑。随着时间延长,有一部分鱼不上食台抢食,只在周围游来游去,个别鱼吃食像是受惊似的,刚吃到食又突然的游开,使成片的鱼也跟着突然游走散开,吃食鱼逐渐减少,严重时可出现大部分鱼拒食,并有渐进性的死鱼发生。

解剖检查可见大部分鱼呈肠炎典型症状,病鱼肠道上皮粘膜层脱落,呈透明状,内有无色或浅黄色的粘状或水样液体,并含有一些泡状的气体


不良饲料不但可以引起脊椎动物鱼类中毒,也可以导致甲壳动物河蟹发病死亡。鱼摄食不良饲料后,发病的轻、重、缓、急所表现出的症状、死鱼量与饲料的不良程度、细菌总含量的大小有一定的相关性,饲料污染越严重、细菌含量越高,鱼发病越急、症状越明显、死鱼量越大、损失越严重,否则相反。

三、鱼类的营养不良

在高密度养殖的环境中,天然饵料很少,主要依靠人工饵料。但人工饵料的配制往往营养并不能全部满足鱼类的营养需要。可能某些营养不足而有些营养过剩,喂食这种营养不平衡的饲料不仅会影响鱼类生长,使鱼类体质下降,严重时还会引起鱼病。所以应特别引起注意。

1.蛋白质缺乏或过剩

蛋白质是鱼类生长和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营养元素,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不但是构成鱼体各组织的重要组成成份,而且还与酶和激素的组成和生理机能密切相关。

鱼类从食物中摄取蛋白质,在消化道中水解成氨基酸,鱼类吸收氨基酸用于合成鱼体蛋白质或分解产生热能,所以蛋白质不但是鱼类合成蛋白质过程中的氨基酸供给源,而且还是能量来源

鱼类对蛋白质的需求量比畜禽高,如稚鸡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为18%时即可满足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仔猪为15%,牛为13%;而幼鱼对饲料中的蛋白质需要量一般为40%~48%,成鱼为28%~33%。

(1)蛋白质缺乏

蛋白质缺乏,说通俗一点就是差营养,吃得不好。饲喂蛋白质含量低或蛋白质的质量差(氨基酸组成不合理)的饲料,将直接影响到鱼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当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低于需要量时,鱼类生长缓慢,蛋白质含量过低时,鱼的增重停止甚至体重减轻,体质下降,抗病能力降低。


蛋白质缺乏,不仅影响淡水养殖动物增重,而且还影响其生命活动。如:鳗鲡饵料中不含蛋白质时,鱼体明显减重。鲤鱼缺乏蛋白质及维生素时,体质恶化,脊柱弯曲,平衡失调,并严重影响内脏组织。

淡水养殖动物对蛋白质的需要量较高,虾为30%~40%,鱼类为40%~50%,鳖则为43%~55%。如:斑点叉尾鲴在密养的情况下,饵料中的蛋白质含量不能低于40%,当饵料中蛋白质含量为25%时,鱼体增重仅为吃饵料中含40%蛋白质鱼体增重的12.8%;当饵料中仅含10%蛋白质时,鱼体失重。鳖饵料中蛋白质含量为43%时,才可满足生长需要。

另外,蛋白质的组成不合理,鱼类所需的(不能自身合成的)十种必需氨基酸摄取量不足时,鱼的生长速度下降。

(2)蛋白质过剩

蛋白质过剩,说通俗一点就是营养太好了,吃得太好了。如果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超过需要量,鱼体内蛋白质的积蓄量几乎不变,体重增加并不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成正比。这不但造成了蛋白质的浪费。其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如鱼的粪、尿)还污染水质


鱼类有优先利用氨基酸提供能量的能力,其氨基酸的代谢产物主要以氨的形式排泄到水中,过量的蛋白质增加了氨的排泄量

据测定在高密度养殖的情况下,1公斤鲤鱼一天排泄氨氮1500毫克、1公斤罗氏沼虾一天排泄氨氮2100毫克;1公斤甲壳类每天排出的代谢废物氨为1000毫克;水中氨的积累败坏了水质,直接影响了池塘的生产力

综上所述,鱼类必须需要蛋白质、但也不是蛋白质越高越好,蛋白质过高,不仅不经济,而且增重率降低。鳗鲡饵料中蛋白质含量超过43.4%时,鱼体增重;超过44.5%时,饵料系数增加,鱼的生长和蛋白质积累却几乎不变。

另外,饵料中各种氨基酸比例不当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有害的。斑点叉尾鮰饵料中的赖氨酸低于1.25%~1.75%时,生长缓慢;虹鳟投喂含13.4%亮氨酸的饵料10~11周后,则出现脊椎侧凸、鳃盖和鳞片畸形等病症。

2.碳水化合物含量缺乏或超标


淡水养殖动物可将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等糖类作为能量来源。大量研究表明,鱼类饵料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应为10%~40%,其中,温水性鱼类饵料中碳水化合物的适宜含量为30%,冷水性鱼类为21%;草鱼饵料中纤维素含量应为10%~20%,青鱼为8%,团头鲂为12%。

饵料中糖类含量过高,易引起淡水养殖动物内脏脂肪积累,妨碍正常机能。糖类摄入不足时,饵料利用率降低。糖长期摄入不足,还可引起代谢紊乱,生长速度下降,肌体消瘦。

饲料中的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不但可以提供热量,而且还参与机体的许多代谢活动,并作为合成非必需氨基酸和核酸的前体而被鱼类利用。

饲料中不能消化的纤维素可改善饲料的适口性和延长食物通过消化道的时间,促进肠道吸收。饲料中含有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可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

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率都不高。且饲料中的适宜含量也比畜禽低。一般认为杂食性鱼类能很好地利用饲料的中碳水化合物,而肉食性鱼类则很差

据报导,鲤鱼成鱼饲料中可消化碳水化合物的适宜含量为38%~40%,草鱼种为35%~40%,团头鲂夏花为25%~30%,青鱼成鱼为9.5%~18.6%,鲮鱼为24%~26%。

饲料中不能消化的纤维素的适宜含量鲤鱼为12%~14%,草鱼为15%以下,团头鲂为12%,尼罗罗非鱼为14.4%,肉食性鱼类为4%~8%。


(脂肪积累)

在我国的鱼用配合饲料中植物蛋白的用量较大,故碳水化合物含量过多的情况比较多见。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会引起鱼类糖代谢紊乱,造成内脏的脂肪积累,其病变主要部位是肝脏,大量的肝糖积累和脂肪侵润,造成肝肿大,色泽变淡,外表有光泽,严重的脂肪肝还可引发肝病变,使肝脏失去正常机能,机体衰竭,最后导致死亡。

一般在高碳水化合物饲料中,增加胆碱、肌醇和维生素C的用量,可控制脂肪肝的发展。


3.脂肪含量不足或变质

饲料中所含的脂肪不能被鱼类直接利用,必须在脂肪酶的作用下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后,才能被鱼类吸收脂肪主要生理作用是为鱼类生命活动提供能源,同时为鱼类提供必需脂肪酸(EFA)。

鱼类能充分利用脂肪,不能很好地利用碳水化合物,鱼类常常利用消耗蛋白质的方式补充能源,因此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低融点)脂肪,提高饲料可消化能的含量,减少鱼类蛋白质的能量消耗,可达到节约蛋白质的效果


(鱼油)

鱼类饲料中的含脂量,因脂肪酸的种类和鱼的品种、年龄、食性、水温的不同而异。一般饲料中添加含高不饱合脂肪酸的鱼油比添加含亚麻酸和亚油酸的植物油的用量更少。

淡水养殖动物对脂肪的需求不高,如鱼饵料中脂肪含量为4%~18%,鳖饵料中油脂含量为3%~5%已足矣。饵料中脂肪含量过高,可引起淡水养殖动物组织器官脂肪沉积过多,妨碍其生理机能。

根据国外对鳗鲡和虹鳟两种鱼的研究,成鱼在高温季节及产卵前需要量为5%左右,鲤鱼在高温季节为5%~10%,低温季节最多5%。一般应用饲料中脂肪的含量在3%~18%的范围内。

鱼饲料中应添加低融点脂肪,温血动物的硬化脂不能使用。因这类脂肪的融点高,不易消化,如长期使用这种脂肪,会引发脂肪肝。

饵料中必需脂肪酸缺乏时,可引起生长缓慢、贫血、烂鳍、竖鳞、眼球突出、死亡率增加等症。脂肪很容易氧化,氧化后产生的醛、酮、酸不仅影响饵料价值,而且对淡水养殖动物有一定的危害性。

如鲤鱼摄食氧化脂肪1个月后,患背瘦症,病鱼背部肌肉萎缩、坏死,严重时死亡。鳖投喂变质鱼肉,会出现变性脂肪症,病鳖柔软乳白色的脂肪组织变成较硬的淡黄色或黄褐色,肝脏发黑,骨骼软化;病重者背腹部显著隆起,全身浮肿,最后死亡。

所以,脂肪氧化应引起足够的注意。通常在饲料中添加足量的维生素E可以防止氧化脂肪对鱼类的毒害


4.维生素缺乏症

鱼类需要四种脂溶性维生素和十二种水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为:维生素A、D、E、K;

水溶性维生素为:硫胺素(B1)、核黄素(B2)、吡哆醇(B6)、泛酸、烟酸、生物素(VH)、叶酸(BC)、氰钴胺素(B12)、胆碱、肌醇、抗坏血酸(VC)、对氨基苯甲酸。

一种好的饵料应含有维生素A、D、E、K、B1、B2、B6、B12、C、烟酸、叶酸、泛酸、胆碱、肌醇等。

如长期缺乏某种维生素,淡水养殖动物生长缓慢、抵抗力下降,甚至死亡。如:

鲤鱼饵料缺乏维生素B时,食欲可降低4~5倍;缺乏维生素B6时,可引起痉挛、腹部水肿、眼球突出。

鳗鲡缺乏维生素B1、B2及泛酸时,生长缓慢、运动失调、皮肤出血;缺乏维生素B2时,畏光。

罗氏沼虾缺乏维生素C时,厌食,活动力降低,创伤愈合缓慢,腹部、头胸甲和附肢的几丁质下面,鳃、前肠及后肠的壁上出现黑斑。

鱼类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因鱼的种类和生长阶段不同而有很大差别。鱼类对维生素缺乏的反应相当慢,也就是说鱼类能够长时间地在完全没有维生素摄入的情况下生存,而且各种鱼类的维生素缺乏症的症状也不完全相同


鱼类维生素缺乏症的症状:

鱼类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鱼类视力差,患干眼病,夜盲症,皮肤与眼睛出血,上皮组织角化,鳍基部出血,鳃瓣畸形,鳃瓣常连成一体,尖端肥大,骨骼发育不正常,食欲不振,生长缓慢。

针对这些症状,要在渔用饲料中增加维生素A的含量,结合使用维生素混合剂。如饲养草食性、杂食性鱼类,可在饲料中添加和搭配青绿饲料、胡萝卜和黄玉米等。

缺乏维生素B1:鱼不吃食,鱼体肌肉萎缩,惊厥,水肿,生长缓慢,失去平衡。

缺乏维生素B2:鱼不吃食,生长缓慢,眼出血,晶体混浊,游泳异常,贫血。

缺乏维生素B6:鱼不吃食,神经系统紊乱,癫痫,贫血,腹腔水肿,呼吸急促,鳃盖柔软变形,眼球突出,游泳异常,旋转运动。

缺乏维生素B12:鱼食欲减退,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断裂,盆血,皮肤、眼睛及鱼鳍常充血,行动迟缓、运动失调,体色变暗,死亡率增加。

针对这些症状,需要调整饲料配方,在渔用饲料中添加混合维生素制剂或对症增加维生素B类的用量。同时应多投喂青饲料、啤酒酵母、鱼粉、米糠、饼粕、麸皮、小麦粉、肉骨粉等富含维生素B的饲料。


5.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缺乏症

无机盐和微量元素是构成鱼体组织的重要成分,是保持鱼体物质的正常代谢和保证各种组织和器官正常生理功能所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

无机盐也称矿物质,鱼类所需的矿物元素主要有:钾、钠、钙、镁、磷、硫、氯七种常量元素和铁、铜、碘、锰、锌、碘、钴、钼、矽等微量元素

矿物质不仅是淡水养殖动物的重要组成成分,而且其生理功能是多方面的。倘若缺乏这些物质,就会产生代谢障碍和多种缺乏症。


如果饵料中缺乏矿物质磷时:

鲤鱼头盖骨、鳃盖骨畸形,眼球突出。

团头鲂鳃盖骨凹陷、残缺,肋骨畸形。

鲤鱼、虹鳟饵料中缺锌时,生长缓慢,皮肤、鳍易发生糜烂,虹鳟还会出现白内障。

鱼类能吸收水中溶解的的无机盐,但种类为数极少。所以从饲料中补充无机盐作为营养素仍然是必要的,各种鱼类缺乏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的缺乏症症状表现十分相似

相关文章:







更多信息请登录水产专业网站:中国小鱼壮壮水产养殖服务网http://www.yc6318.cn/



水产饲料的致病因素与鱼病的关系



水产饲料的致病因素与鱼病的关系

专利申请首选集群智慧云企服,全网冰点价,代写全部资料,零操心拿专利证书。微信:543646
水产饲料的致病因素与鱼病的关系
栏目分类
集群智慧云企服专利服务
集群智慧云企服软件著作权服务
水产养殖论坛

公司地址:大连市中山区曼哈顿大厦A座2610室 运营中心:大连市沙河口区金盾路127号 研发中心:大连市西岗区大工西岗科创产业园10层 邮政编码:116029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业务合作:159-9855-7370(微信同号) / 173-0411-9111 座机 / 传真:0411-83767788 电子邮件:Djy@Jiqunzhihui.com
集群智慧®、小鱼壮壮®为我公司注册商标,相关用途中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投稿邮箱:2544906@QQ.com(投稿、侵权删除等)
版权所有:大连集群智慧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ICP备案:辽ICP备2021010330号-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