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运营:大连集群智慧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水产云—物联网智慧养殖云平台
传感器技术网—水产养殖传感器精选
小鱼壮壮水产养殖服务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百科 > 海水鱼类 正文
集群智慧云企服

石斑鱼养殖:石斑鱼易患的疾病有哪些?

来源: 编辑: 时间:2022-10-12
石斑鱼养殖:石斑鱼易患的疾病有哪些?
专利申请首选集群智慧云企服,全网冰点价,代写全部资料,零操心拿专利证书。微信:543646

石斑鱼是石斑鱼亚科(Epinephelinae)鱼类的总称,根据《中国鱼类系统检索》中的记录我国石斑鱼亚科共10个属54种,大部分种类分布于南海。石斑鱼自然栖息于热带、亚热带暖水海域,肉质细嫩鲜美,经济价值高,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已成为海水养殖名贵种类之一。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在香港地区开展网箱养殖,80年代起菲律宾、泰国、印尼等国家开始养殖,徐绍隆等进行了网箱高密度精养试验取得了成功,随后广东、福建、浙江和海南等地区也开始了大规模的网箱养殖。随着石斑鱼的生殖生长调控和人工苗种繁育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苗种培育和成鱼养殖进入大规模发展阶段。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我国2018年石斑鱼养殖产量已接近16万吨。尽管我国石斑鱼产业逐渐进入规模化养殖阶段,但是我国南方地区的石斑鱼的各种病害也随着网箱养殖规模的扩大呈现迅速上升的势头,网箱养殖发展无序,海区严重污染,病害发生频繁,经常造成大面积死亡,给养殖业主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石斑鱼养殖业的发展。

水产先声结合《水产科学》等文献,对我国石斑鱼主要疾病的研究作以下归纳。

PART.01

Bacterial diseases石斑鱼·细菌性疾病

细菌感染可以引起鱼类发生病理变化,甚至死亡。鱼类细菌病种类较多,危害严重的主要是革兰氏阴性杆菌。由于网箱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加之近海水域的污染,导致养殖水域的水质恶化,很容易引发细菌性疾病,寄生虫寄生引起的创伤也经常引起细菌感染,已报道的石斑鱼养殖中有代表性的细菌性病原见表1。

表1 石斑鱼所感染的细菌性病原

鱼类海水养殖中的细菌病多由弧菌引起。

吴定虎在调查赤点石斑鱼的烂尾病时初步推测病原可能是产气单胞杆菌。

刘秀珍等自网箱养殖的患病石斑鱼中分离到创伤弧菌(又称海洋弧菌),该菌在机体出现伤口时感染毒力较强,感染后的石斑鱼行动迟缓,食欲减退,尾鳍、腹鳍等充血发炎直至溃烂,最终死亡,感染死亡率80%以上。

朱传华等对溶藻弧菌引起网箱养殖石斑鱼爆发性溃疡病的研究表明,该菌是1996—1998年海南地区网箱养殖石斑鱼溃疡病的病原,病程通常7d,死亡高峰在发病4~7d后,死亡率约90%,只有少数感染鱼能自愈。

覃映雪等报道,哈维氏弧菌是网箱养殖青石斑鱼溃疡病的病原引起病鱼肌肉溃疡坏死、眼球脱落、鱼骨外露等症状。

国内一些学者认为,弧菌是石斑鱼体表溃疡病的主要病原,通常在养殖水温高时发病,死亡率较高。Sun等对生长速度不同的石斑鱼幼鱼的肠道菌群分析,发现在生长快速的石斑幼鱼肠道中的弧菌比例要比生长慢的低,生长快速的肠道中有大量的芽孢杆菌(Bacillussp),因此保证石斑鱼养殖过程中健康的菌群平衡可以防病治病。对于弧菌病既可以口服抗生素也可以接种弧菌灭活疫苗,离岸较远的幼鱼发病时可口服抗菌药。养成鱼发病时治疗费用昂贵,因不会造成患鱼大批死亡,故多数情况下不实施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在确定病原菌后选择合适的药物,不能乱用药物。有学者制备出创伤弧菌的福尔马林灭活和热灭活疫苗,通过肌肉注射青石斑鱼使鱼体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应答,免疫后的石斑鱼获得了良好的免疫保护力。

PART.02

Viral diseases石斑鱼·病毒性疾病

病毒病具有潜伏期长短不一、症状复杂多变、传染性强、高死亡率的特点,且病原个体微小,侵染动物后在宿主细胞内复制,抗菌素对病毒的作用小或无;而化学药物在杀灭病毒前,就可能使宿主细胞受损或致死。鱼类病毒病的种类多、流行广、症状复杂,一种鱼可能成为多种病毒感染的宿主,因此病毒是危害非常严重的一类病原。由于病毒寄生在寄主的细胞内,病毒病也是鱼类疾病中最难以治疗的一类疾病,至今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以预防为主。在国内已经报道的能引起养殖石斑鱼患病的病毒主要是诺达病毒科和虹彩病毒科两类病毒,已报道的石斑鱼养殖中病毒性病原见表2。

1990年9月底,在广东海水网箱养殖的云纹石斑鱼(E.moara)有患淋巴囊肿的症状,经光镜和电镜观察发现有病毒颗粒,病毒颗粒切面多数呈六角形,病毒短径约190nm,长径约235nm。Chou等从台湾地区养殖的石斑鱼中分离了一种虹彩病毒并对其特点进行了描述。lin等报道了广东大亚湾养殖的青石斑鱼和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病,7~45日龄的仔稚鱼患病后游泳无力,脑和视网膜空泡化,显示出典型病毒病症状,大量鱼苗死亡。陈信忠等对福建南部养殖的鞍带石斑鱼、马拉巴石斑鱼(E.malabaricus)、青石斑鱼、赤点石斑鱼和云纹石斑鱼等5种石斑鱼76份样品检测神经坏死病毒。结果显示平均感染率为90%。Teng等研究了斜带石斑鱼感染新加坡虹彩病毒的脾脏细胞系后病毒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感染病毒1h后病毒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这同病毒感染饲养石斑鱼的情况相同,大部分病毒基因都是在感染后1~4d表达的。有研究表明,神经坏死病毒可以通过亲鱼进行垂直传播。Kai等对黑斑石斑鱼(E.tukula)的亲鱼进行免疫后,发现免疫组所产的卵抗病毒抗体浓度增高,因此亲本免疫保护将有助于提高鱼苗抗病毒的能力。

据台湾报道,将神经坏死病毒的某个外壳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然后将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杀死后投喂卤虫,最后将卤虫投喂给石斑鱼苗,此疫苗相对保护率能达到69.5%。但是疫苗的使用往往由于育苗场本身存在病毒,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发挥作用,效果不理想。故治疗病毒病应以预防为主,要避免从怀疑感染的区域引进鱼苗,剔除感染的死鱼。

PART.03

Parasitic diseases石斑鱼·寄生虫类疾病

寄生虫类疾病也是养殖石斑鱼较常见的一种病害。与其他的病原相比,寄生虫类疾病危害一般较小,死亡率也较低,但通常寄生虫寄生造成鱼类体表损伤常可以引起其他病原的继发感染,所以某些寄生虫疾病也会导致石斑鱼大量死亡。已报道的石斑鱼的寄生虫类疾病见表3。

表3 部分种类石斑鱼所感染的寄生虫类

3.1原虫类

原虫中感染石斑鱼的种类主要为纤毛虫。纤毛虫类可以感染海洋鱼类的皮肤、眼和鳃导致鱼体患病。刺激隐核虫属原生动物门,直径大小为0.2~0.5mm,体内核不明显。感染该虫的病鱼体表出现点状物,这与淡水的多子小瓜虫引起的淡水鱼“白点病”病症状极为相似,也被称为海水鱼白点病。病鱼体表、鳍、鳃可见细小灰白色的斑点状包囊,体表及鳃组织黏液增加,严重感染时病鱼头部、体侧等寄生部位表皮呈点状充血。20世纪90年代初期,海区网箱养殖的石斑鱼刺激隐核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都非常低,但是目前由于网箱规模扩大,网箱养殖的石斑鱼感染隐核虫的危害逐年增加。张永嘉调查发现,各年龄、各种类石斑鱼都可感染刺激隐核虫,水泥池和土池饲养的石斑鱼更易发病。

防治措施:在水温26℃下,病鱼淡水浸泡25~30min,每日1次,连续2~3次。

石斑瓣体虫隶属原生动物门、纤毛纲、管口目、瓣体虫属。虫体腹面有多条纵走纤毛线,其中6条绕到虫体背面前缘,其余背面裸露,大核椭圆形,小核圆形,大核后方靠近腹面处有一花朵状瓣状体,容易识别。瓣体虫病症状为在病鱼体表形成大小不一的白色不规则斑块,与细菌性白斑病相似,该病又俗称“白斑病”。感染瓣体虫的石斑鱼体表黏液增多,游动缓慢,最后呼吸困难而死亡,单独感染瓣体虫死亡率约达15%。瓣体虫病可使各种类及年龄的石斑鱼均可患病。

防治措施:水温约30℃,PH7.9~8.2,海水比重1.010~1.017的条件下,病鱼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5∶2)合剂1.5g/m3中药浴2h,重复一日,第三日用含氯消毒剂消毒。

3.2单殖吸虫类

单殖吸虫隶属于扁形动物门、吸虫纲,是一类主要寄生于鱼类鳃上、生活史简单且形态结构多样的寄生虫。石斑鱼感染的单殖吸虫主要有指环虫、鳞盘虫等。鳞盘虫为乳白色,头部具一对眼点,后吸器具几丁质结构。该虫寄生于鳃组织和体表,病鱼鳃黏液增多呈淡红色,局部充血,当寄生大量虫体时,病鱼浮头或朝上垂直吸气。在我国开展网箱养殖的早期,石斑鱼感染鳞盘虫的感染率为40%,但海区养殖的感染强度较低。近年感染强度有所增加。杨文川等调查厦门海区网箱养殖网纹石斑鱼感染石斑拟合片虫的感染率达100%,2000年春季还造成大批石斑鱼死亡。防治措施:病鱼用0.3~0.5g/m3的敌百虫浸泡5~10h可使虫体死亡。

贝尼登虫属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单殖目,身体扁平,身体前部具两个吸盘。贝尼登虫广泛寄生于多种海水养殖鱼类的体表、鳍和鳃丝等部位。虫体破坏鱼类黏液组织,大量吸取宿主血液,吞食宿主组织细胞并经常诱发细菌感染,大面积肌肉组织脱落溃疡腐烂。1998年福建宁德地区贝尼登虫病爆发流行,鱼群自然感染率逾70%,病鱼死亡率30%~40%。杨文川等报道了寄生在青石斑鱼的两种贝尼登虫——康吉新贝尼登虫和片卷涡异贝尼登虫,同时检查网纹石斑鱼,未见有自然感染。

防治措施:病鱼经过10min以上淡水浴贝尼登虫体死亡,并发感染弧菌的状况下最好在淡水浴后口服抗生素。

3.3环节动物类

鱼蛭是寄生于石斑鱼的外寄生虫。鱼蛭身体前后各具一个吸盘,前吸盘用来吸附于宿主,吸食血液,宿主贫血衰弱,伤口往往继发其他病原感染,甚至死亡。据王永波等报道,感染鱼蛭的病鱼体色苍白并且反应迟钝,通过淡水和阿维霉素处理后可以使虫体死亡。

3.4节肢动物

感染石斑鱼体表,危害较严重的常见寄生节肢动物为鱼虱。鱼虱通常寄生于鱼体鳃部,使鳃丝上皮增生和变形产生炎性水肿,并引起继发性感染,也可能由于鱼体受外伤或感染病毒和细菌后免疫力下降,引起体表寄生鱼虱。寄生有鱼虱的病鱼在水面急游与挣扎,浮头或头朝上与水面垂直吸气,鳃组织肿大,局部组织充血或坏死发白,但如果有其他病原的感染症状可能有所不同。鱼虱病流行于5-10月,其中6-8月为高峰期可造成鱼体死亡。有报道,广东省汕头地区饶平县1992年因为鱼虱病导致经济损失愈千万元。吴灶和等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了我国华南地区网箱养殖石斑鱼的一种鱼虱的形态,把这种新鱼虱定名为南海鱼虱。这种鱼虱寄生于石斑鱼鳃部,摄取鳃组织为食,破坏鳃组织完整性,导致呼吸功能受损,血液具体表现为红细胞数减少,血清钙增加,最终患病鱼窒息死亡。吴灶和等还研究了盐度对南海鱼虱存活的影响,发现在盐度为10以上时,南海鱼虱的幼虫和成虫对盐度变化忍耐性较大,盐度在10~40之间,对幼虫和成虫的存活没有明显的影响,但虫卵对盐度变化较敏感,超出此范围时,影响虫卵的孵化和发育。试验结果表明,在淡水中处理1h可以达到杀灭鱼虱的目的,但不知是否会影响鱼类生存。有报道称,病鱼用淡水加1g/m3敌百虫浸泡20~30min,可使鱼虱脱落。

PART.04

Expectation展望·未来

从某种程度上说,水产养殖的成败与水产动物疾病的流行及控制有很大关系。从业者可以通过免疫防治、药物防治以及生态防治等手段控制疾病。近年来石斑鱼养殖病害频发,研究人员对石斑鱼的疾病检测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对于石斑鱼病毒病从两个方面进行攻关:一是如何做到石斑鱼携带病毒不发病,影响不发病的因素是什么,二是怎样防止石斑鱼携带病毒。前者是目前更切实可行的攻关方向。据病毒检测显示,某养殖区的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携带率接近97%。携带病毒发病主要表现为鱼苗黑身打转明显。但随着环境的变化,近些年来病鱼往往出现了黑身多但很少打转,因此下一步应及时研究是否病毒发生变异以及如何控制病毒蔓延。多年攻关石斑鱼病毒疫苗的台湾国立成功大学杨惠郎指出,观察人类许多重大疾病防治成功的先例,往往都是以疫苗预防疾病,辅以检验试剂确定病原,再以对症之医药(含抗生素)来治疗。

实践发现,单独依靠疫苗不能成功育苗,原因是育苗场常有神经坏死病毒经不同途径侵入,而疫苗需7d才能产生效果。应该注意养殖环境的全面改善。尽管目前一些水生动物病毒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已经完成,但寄生于水生动物的病毒宿主种类多样、分布地区广泛、部分基因的高度同源性、与水生生态的密切相关,因此应应用比较基因组学的方法,便于人们理解基因在结构上的差异更好揭示其致病分子机理,以便找到对策防治。日前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林浩然负责的石斑鱼基因组测序工作已经完成,研究人员正在绘制石斑鱼的精细遗传图谱,该项目将有助于科研人员发掘生长、抗病、抗逆等相关的关键基因,获取石斑鱼全基因组高密度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子标记,通过建立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式,开发出生长快和抗病力强的新品种适应目前水产养殖需要。



石斑鱼养殖:石斑鱼易患的疾病有哪些?



石斑鱼养殖:石斑鱼易患的疾病有哪些?

专利申请首选集群智慧云企服,全网冰点价,代写全部资料,零操心拿专利证书。微信:543646
石斑鱼养殖:石斑鱼易患的疾病有哪些?
集群智慧云企服专利服务
集群智慧云企服软件著作权服务
水产养殖论坛

公司地址:大连市中山区曼哈顿大厦A座2610室 运营中心:大连市沙河口区金盾路127号 研发中心:大连市西岗区大工西岗科创产业园10层 邮政编码:116029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业务合作:159-9855-7370(微信同号) / 173-0411-9111 座机 / 传真:0411-83767788 电子邮件:Djy@Jiqunzhihui.com
集群智慧®、小鱼壮壮®为我公司注册商标,相关用途中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投稿邮箱:2544906@QQ.com(投稿、侵权删除等)
版权所有:大连集群智慧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ICP备案:辽ICP备2021010330号-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