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运营:大连集群智慧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水产云—物联网智慧养殖云平台
传感器技术网—水产养殖传感器精选
小鱼壮壮水产养殖服务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病害防治 > 寄生虫病 正文
集群智慧云企服

集约化水产养殖中的小瓜虫及病症

来源: 编辑: 时间:2022-10-13
集约化水产养殖中的小瓜虫及病症
专利申请首选集群智慧云企服,全网冰点价,代写全部资料,零操心拿专利证书。微信:543646

在集约化水产养殖中,养殖业户常常面临寄生性原虫的困扰,其中小瓜虫是致病性最强的原虫之一。小瓜虫学名为多子小瓜虫,是一种遍生性(周身遍布纤毛)纤毛虫,通常寄生于淡水鱼类的体表、鳍和鳃上,形成小白点,所以在生产上称之为“白点病”。该寄生虫会引起鱼的活动异常、上皮增生、呼吸困难以及机械损伤,继而带来病菌的继发感染。

在自然水体中,鱼类的聚集密度不高,水质环境较好,小瓜虫不易大量繁殖,因此,野生的淡水鱼类很少受到小瓜虫的严重感染。然而在水泥池、室内的水族箱或渔排网箱等高密度鱼类养殖场所,虫体就能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而致病。相应地,随着近年来小瓜虫病频发,“白点病”异乎寻常地集中暴发,很难治疗,损失惨重。为了防治小瓜虫病,只有了解小瓜虫的生活史,采取科学用药措施方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其生物学特性及其症状介绍如下:

一、小瓜虫的生活史

1.滋养体阶段:

从小瓜虫的掠食体进入鱼的皮肤或鳃后到小瓜虫成熟并离开鱼体的时期,此为寄生阶段,虫体能进行分裂生殖,但一般分裂3-4次后,就不再分裂了,这时可以看到大小相似的复分裂虫体细胞在宿主的上皮层下面呈排或呈丛聚集,当虫体发育到这种情况时,则很难杀死它们,因为这种虫体通常不会离开宿主,外面包被一层较厚的宿主保护层,药物难以渗透,只有那些基本成熟,即将脱离鱼体的虫体才对药物敏感,因为此时它们外面的保护层(上皮细胞和粘液)很薄,药物容易渗透进去。

2.包囊阶段:

从小瓜虫脱离鱼体形成包囊到包囊破裂的时期。寄生阶段的小瓜虫成熟后才会冲破胞囊,离开鱼体,自由游动一段时间后(约3-6h)落在水体底部,静止下来,分泌一层胶质的胞囊。胞囊里的虫体分裂法繁殖,一般一次能孵化500-1000个幼虫。

3.掠食体阶段:

从包囊破裂后,掠食体自由游动到进入鱼体的时期,即小瓜虫的感染期。此期虫体周身长有丰富的纤毛,借此游向鱼体,依靠头上的穿刺腺钻入宿主鱼的皮肤和鳃。此期是药物敏感期,而且如果在1-2d内没有发现宿主鱼,幼虫会自行死亡。幼虫感染了新寄主,又开始它的下一个生活史。

4.流行规律:

小瓜虫完成其生活史所需的时间随水温的变化而不同。该病发生的最适水温是15-25℃。虫体通常在20-25℃最易感染宿主,但在低水温如1℃也可以感染。在30℃以上,虫体不能发育,所以,在炎热的夏天,通常不会发生白点病。在24℃时,生活史为4d,15℃时为10d,但在10℃以下,往往需要1个月以上,因此低温时成虫不易离开鱼体包囊,药物作用不明显,施药周期须30d以上。该病往往在营养不良、养殖过密、热应激或其它环境条件引起的过强应激反映情况下容易发生此病。

二、症状
小瓜虫病主要是在鱼体表形成小白点。当病情严重时,躯干、头、鳍、鳃和口腔等处都布满小白点,并同时伴有大量粘液,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活动异常,常与水中的固体物摩擦,最后病鱼因呼吸困难而浮头死亡。小瓜虫病的主要病理变化在皮肤和鳃上。由于小瓜虫是在鱼的上皮细胞下寄生,并不断转动,因而引起上皮细胞增生,形成白色结节,此乃所谓的小白点。其主要致病机理:小瓜虫寄生在鳃的上皮细胞,引起鳃上皮细胞增生、肿胀、坏死,影响鱼的呼吸;寄生后引起鱼的电解质、营养物质和体液流失,造成代谢紊乱;导致鱼的体表伤口产生继发性感染,从而造成鱼的死亡。


集约化水产养殖中的小瓜虫及病症



集约化水产养殖中的小瓜虫及病症

专利申请首选集群智慧云企服,全网冰点价,代写全部资料,零操心拿专利证书。微信:543646
集约化水产养殖中的小瓜虫及病症
集群智慧云企服专利服务
集群智慧云企服软件著作权服务
水产养殖论坛

公司地址:大连市中山区曼哈顿大厦A座2610室 运营中心:大连市沙河口区金盾路127号 研发中心:大连市西岗区大工西岗科创产业园10层 邮政编码:116029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业务合作:159-9855-7370(微信同号) / 173-0411-9111 座机 / 传真:0411-83767788 电子邮件:Djy@Jiqunzhihui.com
集群智慧®、小鱼壮壮®为我公司注册商标,相关用途中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投稿邮箱:2544906@QQ.com(投稿、侵权删除等)
版权所有:大连集群智慧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ICP备案:辽ICP备2021010330号-6

Top